|
|
蓝领白领和金领的品牌生活
2005年3月28日17:37:14
|
品牌的气息散发在空气中,不论喜欢与否,品牌已经包围了我们的生活。选择一种无品牌的生活?这基本是个幻想。物质发达到过剩,生活的每个层面都留有品牌的印记。
品牌在更深层次上是对人们情感诉求的表达。它映射出某种生活方式和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品牌成为捍卫自我生活和身份的东东。
当生活里充满了品牌的时候,生活方式也跟着品牌起来,谦虚的人说“我只去三联书店买书”,张扬的人说“我的袜子都在王府饭店一层买”。而名牌喜欢用给人划分层次的方法给自己定位,比如“成功人士”的用品,比如彰显“帝王尊贵”。品牌的制造者也试图通过塑造文化品味去引导人们消费。
但是,消费者并不是品牌的奴隶。他们对心水的品牌忠诚,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钱袋。
要挣钱、要消费、要生活,蓝领、白领和金领过的是怎样的品牌生活?从某种意义上,人和品牌之间进行着一场充满张力的战斗。
蓝领:精打细算+自得其乐
每个城市都有蓝领,在小城市,他们的收入是百元的级数,而在上海、北京这样的繁华之地,收入1000元左右也属于这个范畴。他们每天也都面对着众多品牌的强大宣传攻势。在国内外品牌的跳跃闪烁下,看看、想想、买买是品牌消费的基本模式。
蓝领的品牌生活,更多地体现在面子(品牌)与里子(经济实力)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了妥协,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这是品牌消费的高境界。
衣:价格便宜的小店和并不出名的品牌是经常性的选择。但双休日和节假日,她会邀上三、五好友去逛商业街。顶好是遇上名牌店促销,全场5折和员工内部促销价最让人兴奋。遇到这种时刻,她会毫不犹豫地掏银子。在隐秘层面,淘假名牌和水 货名牌,也是她品牌生活的一部分。
食:平时他到小店里吃一碗4元钱的面条,遇到有朋友来,则带着他们进入湘菜馆、川菜馆,或者要一份现炒的牛肉盖交饭。有钱、有心情的时候带上女朋友去当地有名的馆子。
住:住的房子一般,可是装修房子却很在乎。情况允许的话,地板要实木的,沙发是真皮的,厨房和厕所里的洁具是进口的,油烟机、燃气灶全是国产名牌。
行:每天上班,坐公交车,或者是公交车换地铁。如果没有被偷的惨痛经历,那么自行车会是800多元的名牌。反之,只敢骑200元左右的低价车。
玩:经常逛本市的公园、景点。希望有一天游历名牌旅游地。
用:十分喜爱经济实惠又知名的品牌,比如“大宝”洗面奶、“雕牌”洗衣粉等。
刘小姐:开心淘品牌(上海,机床厂装配工)
南京西路上有一家品牌店叫“堡狮龙”。从今年7月起就不断变换着促销手段,最早是买一送一,接着是全场5折,到了最后是员工内部促销价。我看中了一款女装,前后来了几十次,到了9月1日内部促销价的最后一天,才买了下来,只花了19元,而原价是118元。
每逢周六周日,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是我经常逛的地方,那里云集了全世界的服装品牌,可以说是与香港、米兰同步流行。
在上海,很多人还是念念不忘到华亭路淘假名牌的生活。当然华亭路市场已经消失了,可是叫“新华亭”、“小华亭”、“老华亭”的还有不少,分布在全市各地。许多小商小贩,甚至在自己的招牌上写上“原华亭路某某号”来吸引消费者。
为什么愿意逛华亭?因为可以花半价或者更少的钱买到世界知名的服装品牌,像李牌、ESPRIT、KENZO等等。
房子我可以住得差点,但家具决不马虎。沙发是真皮的,从金海马家具城买回来的。厨房和厕所里的洁具是进口的,TOTO牌。油烟机、燃气灶全是美的牌。
生活用品的品牌本着实用、经济的原则,比如力士香波,夏士莲香皂等。
精打细算地生活着,我也很开心。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