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我知道谁是美女,但我不知道谁不是。
以往,如果说把丑女称为“才女”还能蒙混过关的话,今天则不行;如果觉得硬称其为“美女”有违自己的良知,那至少要称其为“美眉”,否则,她可以告你性别歧视。因为她很可能轻而易举地参加一次选美比赛来证明自己。
你可以不在乎一场选美比赛,但你无法忽视由无数个场次的选美比赛串连起来的这个选美年代。选美比赛尽情地收割着一茬一茬的美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每个角落把她们“拯救”出来,助她们跳出循规蹈矩的“尘世”,直奔万丈光芒的“红尘”,告别草根岁月,跃入名利场。从参加选美的那一刻起,她们就不再是寻常女人,而是,美女。
美女指数
美女的商业用途越来越广泛了——这是我理解选美大赛在2003SARS年仍然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城市需要形象大使,期刊需要封面女郎,电视台需要主持人,开幕式需要礼仪小姐,擂台赛需要举牌小姐,家用电器广告和化妆品广告需要广告女郎,汽车展需要美女与香车陪衬,演艺界需要新面孔新偶像,时尚界需要模特和品牌代言人,大公司需要长得“体面”的办公室文员充门面,出版界需要美女作家,电视和商业的合谋需要举办选美大赛来吸引广告投放……需求刺激生产,符合市场规律。
美女的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是选美大赛盛行并真正成为草根选美会的另一原因。化妆成本和置装费并无额外支出,在选美中落败也算混了脸熟,且结了人脉和积累了经验,一旦入围十佳或三甲便有真金白银的横财和无形的晋身演艺圈与名利场俱乐部的会员资格。所以,对于美女来说,参加选美实在是一项胜过股票与基金的 投资,更非朝九晚五与朝不保夕的工薪族生活可比。
鉴于选美比赛对于草根社会无权无势的美女们的“拯救”意义和“收割”频率,一种“美女指数”很有可能被催生:与“经济景气越好,女人裙子越短”类似,美女指数将以参加选美比赛的美女的籍贯、年龄、趋势性外表特征、获胜者特点以及评委的问题设置和答案情况,来衡量中国整体经济以及不同地区的季度景气和年度景气。这份美女指数的受益者,除了组织选美比赛的主办方及广告商以外,参赛美女亦可据此调节自己的整容标准、化妆与穿着风格、不同的才艺学习班取舍、参赛频率,相关受益产业则有化妆、时装、纺织、医疗、培训、交通、餐饮等等。而各选美比赛中的获胜者,则大可堂而皇之地走进国家统计局,从美女对GDP增长的贡献值中索要自己应得的分成。
原来美女是可以兼职的
以前我一直以为参加选美比赛会助长不按牌理出牌的风气,在市民社会中更添孤注一掷搏出名的侥幸心理;但现在我发现其实不然,原来美女是可以兼职的。
从14岁的初中学生、18岁的大学生、22岁毕业分配不如意的新工薪族到在草根社会藏龙卧虎了多年的少妇,都可以兼职美女,在需要美女的地方及时出现,派上用场。
该如何形容美女的作用?有人说,美女像辣椒面,到哪里撒一撒,哪里就会火起来。但大多数时候,美女更像一种具有强烈挥发性的刺激性气体,确实能火——一阵子。你当然会因为靓女服务员的存在而时不时在同一家餐厅吃饭,也会因为喜欢看美女如云频频逛街,还会因为太太是美女而在朋友面前很有面子,但是,你会在汽车展上因为车模漂亮而买下那辆车吗?你会因为空姐漂亮(现在漂亮的空姐越来越少了,因为空姐真的很辛苦,而漂亮空姐的机会成本太高)而选择误点的航班吗?你会因为演员漂亮而对一部影片赞不绝口吗?在演艺界,人们把有美貌无演技的美女称之为花瓶。在生活中,许多眼光高的男人娶了平凡女子为妻,不是因为他们对美女“审美疲劳”,而是美貌并不代表女人优点的全部。
选美还在草根社会引起波澜,为美女们提供出人头地的机遇,为男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节目。美女还在努力地“知性”起来,还在为奶牛是公的还是母的而犯难。
选美比赛的确令美女们有更多机会展露才华。但有时我怀念断臂维纳斯,以及养在邻家人未识的不拿自己当美女的美女们。
|
责任编辑:ale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