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残疾姑娘玲玲”身残志坚的事迹,姑娘坚韧的斗志像火一样迅速点燃了人们久违的激情。这个残疾姑娘就是张海迪。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一声号角,“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一系列原有口号被否定,原有的公社体制被打破,建国近30年来树立的典型榜样也随之幻灭,多少年来坚守着“听党的话跟党走”、“一大二公”思维体系、生产生活向“铁姑娘”、“劳模”等时代先进分子学习的中国大众,似乎一夜间迷失了方向。
新的经济体制,面对新的形势,大家忽然开始迷茫——“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是那个年代青年人普遍的困惑。建国以来,人们还从未如此渴求过一个精神上的依托、以及现实生活中可以比照的学习榜样。
就在这个时候,张海迪闯入了公众的视线。
55年出生于济南的张海迪,在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而瘫痪,但她并没有向厄运低头,坚强勇敢的她,虽不能和同龄人一样上学读书,但由于对知识的渴求,她坚持与病魔抗争,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等专业课程,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