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6月林巧稚被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这时她已在协和医院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屡次打破了协和医院中男性医生的统治地位。她曾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学士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当届"文海"奖学金唯一获得者,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同年7月,她成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并与刘少奇交谈。
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林巧稚的妇产科学研究也同样进入到了一个高潮。由于长久以来妇女地位的低下,对于妇科疾病的研究也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她发现,许多的妇科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她极为赞成我国医疗制度中"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她认为单纯的医疗是治末不治本,医院只是治病的第二、第三道防线,真正的第一道防线是在预防上,在对广大正常生活中的妇女进行普查普治上。
50年代末,她组织了一次对北京某小区5万人口的普查普治试点。这样一次大规模的普查试点活动,尤其是对妇女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疾病的调查,让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林巧稚他们克服了思想的、物质的困难,走门串户逐人检查,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终于初步摸清了诸多妇女疾病,特别是子宫颈癌的发病规律,为研究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的子宫颈癌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同时,这一尝试为在妇产科领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奠定了基础,并逐渐使妇科普查成为制度,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在随后不久,林巧稚又完成了医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对新生儿溶血症治疗取得成功。
1962年的3月份,林巧稚收到了来自新疆某学校的一封信。这是一个接连失去四个孩子的母亲,在担忧和期盼中给林巧稚求救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