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传媒大奖由联合国妇女署与网易女人频道共同主办,旨在见证中国女性自身能力、女性整体形象的进步。2011女性传媒大奖以“女性的成长”为主题,对2011年大众传媒领域内的杰出女性给予表彰,见证她们的成长与收获。
早在2003年非典肆虐时,柴静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那一年,全国观众都记住了央视这个瘦弱勇敢的女记者。她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此后,从《新闻调查》 ,《24小时》,再到《面对面》和如今的《看见》,她的沉静和温和越来越深入人心。
09年,她题为《身边的人》的演讲获得首都女记者协会举办的“庆祝共和国六十华诞”演讲比赛特等奖。在接棒《看见》周末版主持后,柴静既是记者,同时也是主持人。她喜欢提问,认为提问是打破成见和经验通往未知的路。
[详细]
柴静的新书大概在2011年年底出版。柴静写书,是因为她的领导,CCTV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陈虻。他弥留之际曾说:“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了记忆,或者没有人来印证你的记忆,那等于死亡。”陈虻走后,柴静回望,觉得自己做过很多重要的事情,报道过奥运、非典。地震。但最大挑战竟然是从来没有报道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是一本讲述“柴静是如何由错误构成”的书,第一章写柴静泡在错误中,以至于无法呼吸。然而她的朋友们却用简单的三个字来概括她:行动者。而看见一年的节目,也见证了她的行动。而她在节目中的平实作风,也深受网友肯定。
2011年4月28日,柴静关注留学生机场刺母案,探讨这个家庭背后的隐情。 |
2011年8月14日,柴静在节目中和药家鑫父母面对面,让大家了解“杀人犯”背后的故事。 |
2011年9月25日,当李阳家暴事件沸沸扬扬,柴静将李阳请到节目现场。 |
2011年12月18日,《看见》请来25岁的城管宋志刚,并在节目中让城管和小贩面对面。 |
不知不觉,柴静在CCTV已经待了近10年了。从《新闻调查》,到《24小时》,再到《面对面》,再到如今的《看见》,柴静的成长和央视密不可分。她说:“央视的根系是在中国的土壤里扎得比较深的,参与中国社会的公共生活也最深。一个采访者,在这里接触的现实比较笨重,不至于太轻飘。也比较训练对报道的准确性和复杂情况的理解力。”
2011年,《看见》正式开播,柴静说,“挺痛快的,这个痛快是因为一起工作的人,价值观,对业务的想法都差不多,能一起认识世界就挺让人高兴了。”她和同事们一起,做了不少不同类型的采访,其中有"美丽中国人"的系列,以纪录片式的报道方式来拍摄,很简单,“想给普通中国人以尊严”。同时也关注热点事件,药家鑫案,留学生刺母案,城管与小贩,自贡拦路救狗事件……她想报道事实,呈现多视角的事件本来面目,消弭社会误解,想“给转型期的社会一点沉静的建设”。
柴静说,她并不习惯以“我是一个女性”的这种意识去思考问题,“我采访过的中国女性的困境,更多集中在农村,暴力,精神疾病,就业,教育,经济权利,污染,孩子遗失等等。这些背后是人基本权利的丧失和千百年来女性对大共同体的被动的依附性。”
柴静认为,社会正在起变化,改变这些现状的契机已经开始:“现在,对依附的剥落正在开始,社会流动开始了。当然,这一代女性要承受剧烈变化带来的撕裂感——农村的归属感已经缺乏,在城市还没有来得及建立独立的生活。”
但柴静已经学会不去感喟。因为“这是一代人选择自己命运的开始——人有各种幸福感,其中重要的一种是自觉选择并且愿意承受代价。从我祖母到我母亲再到我这代人,也可以看到这种运动的轨迹,一旦开始,就会自己开始更新。一代接着一代。”
生活中,柴静很柔软,没有方向感,极爱丢东西:手机,钱包,本,纸……和姬十三喝咖啡时,她抢着买单,一掏兜,发现忘带钱包了。柴静说:“我工作很忘我,到了生活,反而有点漫不经心。”朋友说:“她生活和工作是两个状态,上节目她头脑清楚,算账特别快,每次讨论选题,能以环环相扣的强大理性说服他人。可一到生活,她自理能力差。所以大家喜欢保护她,宠着她。”
然而柴静并不需要被男人哄着。她的朋友《读库》主编张立宪说:“男人们坐在一起,出现一个女孩,女孩肯定希望被哄着夸她,但柴静基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老男人吹牛,喝多了,吐得一片狼藉,她在一旁拿着扫把墩布默默收场。”
早年,她喜欢带藏饰,这些年,没了。录节目,制片人看她脖子太空,勒令带一条项链。她选“小小”的那条。有节目需要,她才化妆,生活中,素面朝天。柴静说她花了好多年才“学会平常说话”,不止于此,她也越来越走近最真实的那个自己。
[详细]网易女人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2011年这一年的状态?
柴静:节目和生活都比较平实吧。
网易女人:2010—2011年,您最大的成长或收获是什么?
柴静:从工作中领会到“报道是一种抵达”,抵达他人在生活中的位置,不再觉得费解和不可思议,这需要感受,“感受”不是欲望或者情绪,是诚实地,持续不断地对外界的观察,不局限于自己的人生经验,不要轻慢和狂妄,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对生活在此侧与彼侧的人都有所感受,相互冲突的感受自会相互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客观”的结果,露出世界的本来面目。
网易女人:您认为在中国,女性的自我成长,相比男性更难吗?如果是,那么困难和阻碍体现在哪里?
柴静:这一代女性要承受剧烈变化带来的撕裂感——农村的归属感已经缺乏,在城市还没有来得及建立独立的生活。
网易女人:这一年,哪一位或哪个群体的女性给你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为什么?
柴静:我母亲。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感受最深,在她身上我看到人不是固化的,终其一生都在变化,她身上总有股劲儿,是现代人那种不断吸收有能量东西的那个生命力。
网易女人:最欣赏拥有什么特质的女性?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女性榜样”?
柴静:我不太以一个“我是一个女性”这种意识去思考问题,或者以“她是一个女性”的角度来树为榜样。人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性,不论男女。把这些人性发展起来,尽量完整,象叶子一样舒展开,就可以了。
网易女人:请给正努力自我成长的女性朋友一些建议。
柴静:女性是与生俱来的,象呼吸一样自然,没有人会每天都想我应该如何呼吸,所以发展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可能,头脑健壮,心灵纯真。
极端不难,有血勇之气就够了,寻常不容易。要把握住寻常的每一期报道,不倦怠。对我来说,做记者,做主持人,都是一样,主持人就是坐在主持台上的记者而已。我喜欢提问,提问是打破成见和经验,通往未知的路,做什么节目都通过提问来认识人,认识事物,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