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写时评第39期

 

【新闻回放】广东试点中小学女性教育 防止傍大款等现象

 

3月28日,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广东将试点从中小学开始女性教育,新规划预计今年三季度颁布实施。网友提出,有女孩因减肥饿死、傍大款当三陪,这是女性教育的缺失。雷于蓝表示认同,称将从中小学开始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女性教育。[查看新闻>>>]

  女性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教育?如果需要,什么样是更适当的性别教育?……今天我们请女性时评作者和大家谈谈有关性别教育的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q

媒体的放大效应

媒体在丑化和夸大女性问题,而政府却把报道当事实

近年来,有关女性的各种负面消息在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出现,不断地强调着现代女性的"低素质"。丑化和夸大女性问题是媒体的一贯作风,因为这可以吸引眼球,为了"收视率"、报纸销路等。可如果把媒体宣扬的问题看作事实,从而在政府层面推动女性教育,那真是大错特错了。


  首先,从来没有任何的研究数据能够证明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傍大款当三陪的。性产业的发展是事实,但这和女性素质无关,这是一个市场的问题,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其次,有关女性素质的话题常常以女性找有钱的男性为配偶或者情人为例,以此证明女性的依赖性和不自强。如果说这几年来,女性对男性的经济能力越来越看重,那么,我们同样看到,男性选择的女性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外貌要求越来越高。奇怪的是,只看到媒体批评女性傍大款,却不见媒体批评男性吃嫩草。[详细>>>]

 

女性教育与男性话语权时代有关

强调加强女性教育,一直是男权文化的阴谋

所谓的提高女性素质、加强女性教育一直是男权文化的一个阴谋,用莫须有的罪名来界定女性的素质低,再通过"好心"的女性教育把这一事实给做实了。


  没什么教育是只有女性需要学习的,人类的问题从来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都进入21世纪了,就停止往女性身上泼更多地污水吧。[详细>>>]

q
 

中小学更需要的是性别教育

在中小学开展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为迫切

性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性别平等,即在承认生理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强调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来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此外,性别教育还提倡多元化的性别表现,鼓励对传统性别规范进行反思,包容那些不遵循传统性别规范的行为,反对歧视跨性别现象。

 

由于女性主义者持续多年不懈的努力,在大学开设性别教育课程已渐成燎原之势,有的学校还设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点,但中小学阶段的性别教育仍相对匮乏,公众对此也缺乏认识。近年来,时常听到是否要在中小学开展性教育的讨论。而从生理基础来看,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具有性别意识,产生性意识和性欲望则是较晚的事,所以在中小学阶段开设性别教育比性教育应该更为紧迫。当然,最可行的办法是将这两个内容捆绑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详细>>>]

q
 

漫画配图

在中小学推行此类课程,让男生女生均来学习

对于广东政府的想法,我们也许应该看做一次机遇。由于中小学是义务教育,教学模式是男女同校(除极少数女子中学外),课程设置并无性别差异。可以想见,只要开设了此课程(只要不是作为选修),不太可能只对女生开展,它极有可能成为性别教育课程而非女性教育。然而,即使名称改为"性别教育",是否就真的能传递政治正确的性别概念呢?仍然是存疑的。例如在2008年全国学校性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某个作为示范课的教案"小学六年级异性交往心理辅导活动教案"中就赫然写有"男女有别,优势互补"的字眼,其教学内容则是强调男生的"勇敢、大气、果断……",女生的"细腻、温柔、善良……"。从这个角度教育出来的学生,可能是性别刻板印象的一个翻版了。


  总的来说,这次争论给女性主义者敲了一个警钟。我们一贯喜欢(也擅长)在高校传播性别理念,但如果一个人的性别理念在其早期更容易受到影响的话,到了高校再施行性别教育就已太晚了。[详细>>>]

q
q
欢迎参与投票
女性教育应不应该推行
起止时间:2011-03-30 至 2011-05-31
我是 (男人or女人),我对“广东试点中小学女性教育”的看法是:
 
本期合作媒体:

   编辑:娱儿、焦虑的猪獾 分享到:
| 女人首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