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以央视女主播为模板模拟了一下“面纱电视台”的效果
在全球范围内,各电视台女主播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在埃及,出现了一家电视台,你不会看到一位男主播,从节目主持人到制片人、节目策划,都将由女性担任。但别高兴得太早,她们全都蒙着面纱。就算你成为这家电视台的忠实观众,也始终无法知道与你一个屏幕之隔的那个姑娘究竟是何尊容。
这家简称“玛利亚”的卫星频道,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性电视台,收视对象也锁定在阿拉伯女性群体。它的全称是“伊斯兰玛利亚卫星频道”,全体职员都是被称作“穆哈贾巴特”的阿拉伯妇女。“穆哈贾巴特”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指“蒙得严严实实的女人”,通常甚至连眼睛都不露出。但为了方便工作,该电视台职员可以露出两只眼睛。
该电视台的女台长谢哈•萨法认为,许多阿拉伯卫星频道里的美女主持人“卖弄风骚”,“亵渎伊斯兰教”,必须予以匡正,而“玛利亚”电视台正因此而存在,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创性”。【查看新闻】
有幽默感很强的网友使用央视女主播的画面模拟了一下面纱电视台的效果,她表示:
阿拉伯国家女人为什么要戴面纱?
在穆斯林世界,依照法律,男子只能见到三种妇女的脸:一是自己与之结婚的妇女,二是自己的妻妾,三是女奴。如见到其他妇女的脸,即属非法。但是,女人戴面纱的习俗在穆斯林世界并非普遍实行,在阿拉伯下层阶级中,以及在非洲穆斯林中,并不是严格执行的,在乡村里就有的戴、有的不载。另外,女性载面纱并不仅仅是由于男性的不放心,还有保护妇女不受邪恶目光伤害的目的。在那儿,一个人如果朝另一人家里的闺房一个劲的偷看,他就会有丧命的危险。西方医生如果询问某个穆斯林妻女的病情,就会被认为很不礼貌。
——芬兰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
这种保护,与其说是出于对女性安全的考虑,不如说是出于对自己财产的保护、出于自己对女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保护。这么说来,阿拉伯国家女性的面纱和中世纪的贞操裤有类似的作用。全球首家面纱电视台,也是给女性权利蒙上了面纱,阿拉伯国家女权运动,注定要在后退中努力前行。
落后于西方两百多年的阿拉伯国家女权运动
为受教育权斗争的阿拉伯国家女性
1789年,西方女权运动发端,她们一开始就高举“天赋人权”的旗帜,提出平等的参政权、教育权、财产权、离婚权,并组织争取男女平等的团体。到19世纪末,西方妇女的受教育权得到普遍承认,大中小学都向女子开放。在就业上,1900年美国妇女的就业率达20%。 女子开始涉足一向由男子控制的法律和医学领域。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妇女得到参政权,她们开始在政治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此时,阿拉伯妇女仍生活在中世纪式的封闭中,她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政治权利。深闺制使妇女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夫多妻制和休妻制使妇女在婚姻上不平等.她们一生扮演服从丈夫,侍候丈夫、养育孩子的角色。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妇女都取得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国家还颁布了《个人地位法》或《家庭保护法》,规定限制一夫多妻,限制休妻,提高婚龄,确立离婚母亲监护儿童的权利。 目前只有沙特等几个海湾国家的阿拉伯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一夫多妻制也未受限制。
在阿拉伯国家,她们在经历什么?她们在承受什么?点击下一页查看 车臣女孩:被绑架的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