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女人原创出品。想看网易女人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网易女人”(wangyinvren),参与更多互动!
自辽宁省推出鼓励“二胎”的政策后,女性生育话题再次引发网友的关注。从计划生育到全面放开二孩,再到鼓励生育,中国人口在变,但女人的生育欲望似乎一直低迷。
此次辽宁省提出计划,总和生育率要从2015年的0.9提高到2030年的1.8,并逐步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但是,高楼价、生育成本的飙升,以及“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生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女人对生“二胎”这件事并不着急。很多女性网易网友表示:想不开的才生呢!不但累死自己,也得压死老公。
人生短暂,带孩子能累死。女人,还是少生为妙,一辈子为了别人而活,划不来~
坚决不生,没工作还得看别人脸色,这可是女人一辈子的幸福。
现在女人养个孩子,基本就告别社会了,比上班族还累,也没有社会成就感。女人生孩子全靠男人有没有责任心,爱心。不赌~
没有长辈帮忙,生一个孩子不得抑郁症都是好的,还敢二胎?
生二胎 女人的欲望比男人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比2016年公布的1786万少了63万,下降了3.5%。与此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公布了2017年全年住院分娩数为1758万,比2016年的1864万少了106万,下降了5.7%。
《中国妇女报》曾刊登有关部门对生育二胎意愿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愿意生二胎的男性占52%,女性占45%;上海市妇儿工委、复旦大学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45岁以下已婚女性中,54.2%明确表示,不想生二胎,而由明确生育二胎意愿的女性仅占15.1%。
为什么最容易母爱泛滥的群体在“催生”政策下却毫无欲望呢?女人对“二胎”不积极,那又急了谁呢?
不是女性不想生,而是没办法实现
女性生育欲望低,除了女性本来就不想要“二胎”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外部因素影响。性别平等研究者、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人员陈亚亚提出:有些女性不是不想生,而是没有办法实现。
首先,单身女性的生育权不被支持。部分有意愿而又不愿选择异性恋婚姻的大龄单身女性,在现有环境下无法享受生育服务(包括冻卵、人工授精),怀孕生产也不享受生育保险,反而还会被罚款,许多地方甚至孩子也无法上户口。在这种背景下,她们是想生却没法生。
然而,在进入二胎时代的同时,“剩女”的规模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00年,25至29岁的未婚女性占比较小,仅为8.67%;但到2010年,这一比例飙升至21.62%,提高了12.95个百分点。2000年时,全国30-34岁女性中未婚的比例仅为,1.35%,但到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这一比例已上升到5.35%。
很多大龄女性是自愿放弃婚姻,享受单身生活;但也的确存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是希望拥有自己的孩子的。包括著名演员蓝盈莹也曾经在采访中讲过,她认为一定要嫁爱的人,如果遇不到,可以接受自己没有婚姻,但是,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和她有相同观念的女性越来越多,但是她们的生育权在现有生育条件下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其次,对于那些身处异性恋婚姻中的女性,其生育行为所需要的支持也非常不够。比如:
女性可能因为生育找不到工作、被辞退或穿小鞋;
家庭中男性较少参与育儿,增加父亲产假的建议提了多年未见成效,育儿工作更多由母亲来承担;
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在情感上急需支援,但这却是男性易发生外遇的时期,这往往让她们在精神上也饱受折磨;
工作机构大多不为育儿者提供便利,公共空间的设施也不完善,这使得女性生育后重新工作和外出都有很多不便……
想让女人生二孩?先把生育服务搞好
基于女性生育现实环境的缺陷,陈亚亚认为,政府希望女性更多生育的想法并没有错,但这必须建立在女性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如果政府不及早改变在引导、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性服务方面的缺陷,单单放开二胎甚至全面放开生育都是于事无补的。
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转变思路,尽量给女性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让她们意识到生育与事业并不冲突,可以兼得。
生育甚至可能为她们带来一些新的机会,比如成为育儿专家开创新事业,或者通过参与父母联盟之类的组织认识新朋友,建立更多人脉关系等。当然,生育本身也会给女性带来人生的新体验,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满足女性的情感需求,促进其精神健康。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意识到,对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提供支持性服务非常必要。
陈亚亚曾经提出:允许单身女性生育,为所有女性的生育行为提供更多支持性服务,这才是当务之急。首先就是打破目前把婚姻与生育挂钩的做法,让部分有意愿而又不愿选择异性恋婚姻的女性可以放心生育,解决她们在生育服务方面遇到的问题。
近日,已有专家提出,修改不允许单身女性使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规定,落实单身女性的生育权。
二胎时代 她依然支持“不生”
在政府生育服务工作没有完善之前,陈亚亚呼吁女性:不要生二胎。因为在现有环境下,生二胎的女性会很容易陷入内外交困之中。
对内而言,她们缺乏家庭支持,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解。有的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患上产后抑郁症;有的一时想不开、走入极端,以至于酿成悲剧。例如2017年1月6日晚上,在湖南湘潭的某个小区中,就有一位年仅31岁的妈妈因为长期家庭矛盾和遭受家暴,一气之下抱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13楼一跃而下,最终三人均不治身亡。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对这位轻生的母亲表达了同情。
对外而言,现行法律对婚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通常是女性)保护不足,主要体现在离婚时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家务劳动不会折算成经济贡献),子女的抚养费用又偏低,且不包含读大学的费用等,这就使得单亲母亲很容易成为贫困者。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女性想要自主决定生育、要求丈夫共同参与育儿,摆脱“丧偶式”育儿模式,经常是做不到的。
基于此,单方面要求女性坚强起来,也是不现实的。在整个社会意识到母亲角色的问题所在,从而对目前的丧偶式育儿模式不再觉得理所当然,而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母亲和孩子的利益之前,陈亚亚认为,似乎不生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生育问题无论在何时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无论生与不生,都与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紧密相连。但是,无论环境发生何种变化,女性意愿都应该作为生与不生的最终决定标准。作为女性来说,没有后顾之忧才是想生的基本前提。正如陈亚亚老师所说,如果女性生育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家务劳动问题,以及育儿模式问题等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再如何“催生”,恐怕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生育率。
面对最新“造人”信号,你准备生了吗?
想看网易女人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网易女人”(wangyinvren),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