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曾因违背社会道德风尚、无证办学等在辽宁抚顺被责令关停的“女德班”,最近在温州卷土重来。
“男为大,女为小。”
“女子不应该往上走,就应该在最底层”
……
课程还是那个课程、老师还是那些老师、模式也还是那个模式,只是这一次,他们授课的对象变成了5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
“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教化女性顺从的“传销”套路
我们先来来看一看,女德班究竟讲了些什么内容?
妇道、女德、男尊女卑……这些早已过时的观念早就被现代人嗤之以鼻,为什么还有家长趋之若鹜?
一位送孩子来女德班的家长这样说:
很难想象衔着互联网红利“金汤匙”出生的00后们,竟然会被父母以“传统文化教育”之名送入这样的非法机构,在一个本应该塑造正确、健康、积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年纪里,接受这样腐朽、落后的错误价值观教育。
说到底,这是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懒惰”。也可以说,女德班是另一种形式的“杨永信式疗法” ——不同于杨永信对学生身体上的“暴力屈从”,女德班采用的是精神“洗脑”。
它击中的是当前父母与孩子、妻子与丈夫之间的相处焦虑和沟通隔阂,采用的是一套“男权至上”的规训法则,为其包装上“传统文化”的外衣,让学员误以为有捷径可走,从而信以为真。
姬姐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女德班”的洗脑套路——
首先,是以夏令营、集训营的形式,为学员制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隔绝了手机、互联网等等外界讯息,学员所接受到的信息只能来自于授课老师、课堂视频。
是不是很像传销?
再来,是有一套固定流程的“仪式”,让学员对所在组织产生屈从、敬畏心理,比如晨诵、跪拜礼等等。
然后,由学员分享自身经历,把“女德班”、“传统文化”包装成“救世主”一般的存在,让学员对课程内容深信不疑。
自媒体“真实故事计划”曾发布《我在女德班卧底的168小时》
宣扬不孝会得癌 给父母洗脚可以治癌症
学员听完“不孝致癌”言论之后的分享
私以为这种荒唐的宣传言论已经带有“邪教”性质了。
最后,就是由讲师讲授《女戒》、《女论语》等封建文化产物,播放“女德论”的视频,让学员分享感悟,并当众忏悔。
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这个环节的收效就可以达到最佳。
“女德班”的小女孩上课反馈:
整套流程下来,别说是小孩子,一个正常思维的成年人都很难不被说服。
“女子不应该往上走”——宣扬“女德”是打击女性成长的“毒药”
“三从四德”、“男女尊卑”、“贞节牌坊”……这些千百年来束缚女性的道德枷锁,为什么还能在在今天这样开放、自由、进步的社会里“起死回生”?
说到底,女性成长至今,来自长辈、男权社会的思想“枷锁”从未真正打开过。
当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时,处于优势的那一方,往往会不自觉地将问题归因于弱势的一方。比如,当丈夫出轨、夫妻关系冷淡,妻子接受到的评价往往是“不够乖”、“性格有问题”;
而在当男性处于劣势时,对处于优势地位的女性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贬损,以掩盖她优势的一面。比如,当女性考上博士、做上高管,对她的评价往往是“嫁不出去”、“靠身体上位”等等。
这种借贬损女性、降低女性地位、教化女性顺从来获得对女性控制权的方式,真是男权社会打击女性成长最令人不齿的手段了。
可怕的是,竟然有不少女性对这套说辞深信不疑。面临婚姻或爱情的失败,她们首先反思的是“自身有问题”;面对性侵伤害,她们觉得是自己的错。
姬姐想起曾经的阿娇。
“艳照门”事件之后,阿娇事业、生活、爱情都受到很大的打击,一度隐退娱乐圈。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她一再表示自己当年做错了,而当主持人问到哪里做错了的时候,她仍然不责怪公开照片的人,而是把错误归结到自己:“错在不应该拍那些照片”。
时至今日网友们提起阿娇,仍不免把她和“艳照门”联系起来。
即使是她最终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还是有不怀好意的评价和声音存在。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分析“女德班”存在的原因时说过,“当人面对外部世界感到无力和失控感时,就幻想可通过消灭自我活力、自我归因和自我控制来达到一种虚假的控制感:我能通过改变自己影响外界。”
我们并不反对女性对自身进行反思和内省,但这种自省并非是全盘的自我否定和自我矮化。这种反思是“为什么在遭受侵犯时没有勇敢说不”、“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寻求法律帮助”的重新审视,而不是“为什么要穿着暴露”、“为什么要深夜出门”、“为什么要出去喝酒”的诘问——施暴者犯下的罪行,不需要受害者来买单。
法律在逐渐完善和保障女性权益的同时,社会却在女性的内心带上了无形的枷锁。
而部分女性却浑然不觉,一边极力推崇,一边成为这副枷锁之下的受害者。
蒋劲夫家暴案后 一些女性网友的评论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这几乎是女德班最完美的注脚。
台湾作家林奕含,幼年时曾被家庭教师强暴,身心受到巨大伤害,患上严重抑郁症。她将这段经历融进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当小说问世后,她选择告别这个世界。
她在生前接受访问时曾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那是来自家庭、社会、施暴者的言语和道德压力,是受害者身心遭受巨大折磨,却没能获得任何援助的悲哀。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并不是一个“少女爱上诱奸犯”的浪漫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全世界都抛弃了受害少女的悲剧。
今天我们反对女德班,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错误、愚昧思想的荼毒,更是为了不让女性取得的今日之成就,在这种腐朽、陈旧、男权至上的思潮里,倒退消失。
林奕含曾说,自己是经历过集中营的人,而女德班,也许正是下一个集中营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