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看见 木子美
女人写时评第89期

【新闻回放】央视主持人柴静被曝已婚 媒体:八卦请手下留情

 

近日,因新书出版而在各地签售的央视《看见》栏目主持人柴静,新书发布的火爆场面尚未降温,一篇关于她婚姻状况的娱乐报道再次把她推至舆论风口。柴静对个人感情、婚姻生活一直三缄其口,因而这次的“曝光”引来强烈关注并不意外。当更多网友参与八卦,并“爆料”柴静私生活的时候,一些媒体人出面呼吁保护柴静,并声明其专业才能与私生活无关。 [查看新闻>>>]

 

几乎任何公众人物的私人生活曝光,都会引发一场狂欢。官员包养情妇、公务员艳照流出、明星结婚离婚生子、明星艳照视频流出……这一次,狂欢的对象是一位知名主持人。当人们“八卦”公务员、明星时,似乎显得天然正义,也鲜有人出来替他们说话。当对象并非公职人员,也不是娱乐明星,而是一位“良心记者”的时候,人们方才开始觉得有点“不妥”。今天,我们请来时评作者朱雪琴谈谈她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说说我的看法>>>]

                    

本期时评特邀女作者:朱雪琴
女人写时评

女人写时评

个人介绍: 性社会学者,女性主义心理咨询师

 

柴静 看见 木子美
“性八卦”一直是“屌丝”将精英拉下神坛的狂欢

  从去年到今年,涉及名人、公权力掌握者个人新闻的八卦呈现“性化”趋势,当那些“强势者”的“面具”随着其“底裤”一起被剥光的时候,人们内心涌动狂欢在说:瞧,你也不过和我有一样的屄(屌)而已!这种“性娱乐化”倾向,有着其内在的社会原因:

 

   一方面,“性”属于个人隐私的观念,因为社会上对“自己”和“他人”、公权和私权的界限尚未明晰而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而公权力对公民“私”生活的干预,特别是性生活的干预更在提醒人们:私德和公德仅有一步之遥——床上的事说大就大说小就小,“生活作风”成为一个管束干部群众的好办法。

 

  另一方面,社会资源在各阶层的分配不公,导致人们对身份不平等产生强烈的反感。对社会上层人士的娱乐化倾向实际上是“屌丝”们通过寻求“心理平等”而获取“尊严”的方法。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国外媒体没少对名人甚至他们总统的漫画调侃。但如今的中国恐怕还不能如此公开“矮化”政治人物。于是“性化”便是一个取巧的方法——通过性娱乐化,将精英拉下神坛。[详细>>>]
庐江艳照门

在公众对名人、贪腐官员、公职人员“性丑闻”的“围追堵截”中,往往缺乏对个人隐私和性自由的尊重。查看女人写时评《从集体狂欢到性暴力》

保护柴静的人并非真正尊重个人隐私,其实只是在保护“道德圣女”幻象

  当“性隐私”的曝光之剑从贪官们的头上移到普通公职人员身上,进而移步到一位以“主持社会正义”而知名的专业记者身上之时,人们才刚刚看到一些这种“扒裤子”式娱乐的荒谬和残暴。可是,站出来为柴静说几句的人们却没有看到,这事情的内在逻辑从一开始就是荒谬的。

 

  分析那些维护柴静的名誉者的言论,不难发现,除了“保护隐私”这个政治正确的道理外,人们似乎更倾向于维护一个“圣女”形象。柴静这个聪慧、知性的女性形象,承载着当下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所以,她是不容被“玷污”的:那些“不道德”的性经历会破坏这种形象,所以不能说。因此,这些维护和担待,并不是在维护柴静这个人本身,而是在维护一份“纯洁”的印象。可是,这样的维护压根儿就没有触及到事情的内在逻辑——人们在回避并且劝告“免谈”她私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什么是肮脏?什么是污名?一个做过“小三”的女人肮脏么?一个出过轨的女人下贱么?一个不愿意公开自己和丈夫私生活的女人是“装逼”么?正是由于缺少对这些问题背后的道德霸权的反思,使得人们对他人“性事”的消费变成更加赤裸裸的伤害和掠夺。[详细>>>]

章子怡 撒贝宁 章撒恋

央视+主播的双重光环,让知名主持人的生活也常在闪光灯下曝光。近期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和章子怡的恋情就被传得沸沸扬扬。

名女人只有“恪守妇道”其专业性才能获得认可,是另一种“贞操带”

  最后,对于名人床事的津津乐道当然还有性别差异。

 

  我们看到,在对待男名人的床事时,更多是质疑他们利用公权力或者某种“谋取”式的交易,而他背后的那个女人是被“谋取”的“物”;而文化对于女性正面形象的“无性”要求,使得人们对名女人的床事更附加了一层贞洁评价。

 

  即便在支持者的眼里,也仅仅是以退一步的姿态说,专业性与私生活“无关”——仿佛只有无关,其专业性才能被确立。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在要求一个职业女性在职业化的同时,还要“恪守妇道”?这仅仅是专业化的要求?显然,这是一场男权社会对女性个人生活方式的管制,是一道接着“专业化”这张面具而堂而皇之锁在女人身体上的“贞操带”。[详细>>>]

柴静 看见 木子美
文化界名人被八卦,柴静也不是第一次。此前作家韩寒“代笔”事件疑云未去,和明星赵卓娜的婚外恋情又传得甚嚣尘上,而韩寒“和平共处”的言论也令围观者一时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