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球科学记者大会上,英国生化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蒂姆·亨特说:"让我告诉你们女人带给我了哪些麻烦……她们出现在实验室时,就会发生这样三件事:你爱上她们,她们爱上你,你批评她们结果她们哭了。"这番话给他带来了大麻烦,英国皇家学会立刻撇清关系,伦敦大学学院随后则宣布亨特已辞职。事件回顾>

说他性别歧视,半点都不冤枉

    就在上周,英国生化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大学学院(UCL)荣誉教授蒂姆·亨特(Tim Hunt)参加在韩国首尔召开的2015“全球科学记者大会”时,讲了一个自以为很幽默的“笑话”,主张在实验室搞性别隔离:让我告诉你们女人带给我了哪些麻烦……她们出现在实验室时,就会发生这样三件事:你爱上她们,她们爱上你,你批评她们结果她们哭了。

    视女人为麻烦、将女性情色化客体化而无视其专业身份、视爱哭为弱点并将这一特征强行与女性捆绑,从而主张实验室性别隔离,这一言论毫无疑问是性别歧视,特别是在一贯为男性所把持的科学界,这种论调不仅无视无数杰出女科学家的贡献,也抹杀了女性科学工作者因为性别刻板和歧视所格外付出的努力,让她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如果科学界真的如亨特所倡导的,实行实验室性别隔离制度,那无异于从此把女性从科学界驱逐。回望有着玛丽@居里这样光辉名字的科学史,时至今日,已是2015年,在英国这样环境下成长的科学家仍公然发表这样的歧视言论,可见性别平等的路实在太长,厌女症者总会抓住一切机会反扑。详细>

女权主义者太敏感玻璃心?谢谢赞美

    毫不意外,当国内女权主义者们加入批评亨特的全球队伍,力图为女性科学工作者正名,再次被一些网友批为“敏感”、“玻璃心”。在我看来,与其说“敏感”和“玻璃心”是批评,倒不如说是对女权主义者的赞美——毕竟,我们生活在中国,在这里,大学老师敢于公然在课堂上说让女生早起化妆两小时以愉悦男生还得意洋洋发表到微博寻求犒赏;在这里,连民政局都公开斥责女人不要跟男人抢地盘;在这里,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媒体在发表不好笑的笑话,这些笑话全都是拿女人开刀……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有性别敏感识别出歧视性的言论,并敢于站出来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不满,本身就是作为少数派站在了促进社会进步的时代前列。

    好在,亨特虽然贵为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英国女王授勋的爵士,公众并没有因此放过他的这番性别歧视言论,女科学家们甚至在社交网络上发起以“#性感得让人分心(#distractinglysexy)”为标签的反击行动,通过发布自己在实验室努力工作的日常,让亨特的歧视言论显得更加荒谬可笑。

    虽然亨特很快就公开“道歉”,并从两处任职机构辞职,但跟所有自以为是从不反省、拿歧视性不妥言论当幽默的直男癌患者们一样,这个声明根本毫无歉意,他通过巧妙的措辞和语态,表明他不过是“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大家感到被“冒犯”深表遗憾——言外之意:要怪只怪你们太敏感。但他所就职的伦敦大学和英国皇家学会显然“政治正确”得多,马上跟他“划清界线”,表示欢迎女性进入科学界,并重申支持性别平等的基本立场。详细>

“政治正确”?没那么简单

    也许有人会说,跟国产直男癌患者们的言论比起来,亨特的言论根本不算什么,甚至也有人在BBC发表文章为他鸣不平,认为他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好男人”,因为几句话被迫辞职实在太小题大做,西方的“政治正确”也未免太过火!

    “政治正确”像是硬币的一体两面。

    如果翻看五十年前在西方媒体上流行的广告,想必连中国的网友也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多赤裸裸的性别歧视言论竟然就公然铺天盖地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大部分甚至是以侮辱女人的方式在向女人推销商品。正是由于女权运动的波波推进,不停歇地进行公开批判,这些歧视性言论才不得不“政治正确”地退潮,虽然仍未死心,并持续以各种更隐蔽的方式出现。而社会各界,尤其是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也开始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再敢公然发表歧视性言论。

    即便这些都只是迫于形势的“政治正确”的表演,也无疑作为风向标展示了西方社会在女权和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而舆论空间里性别平等成为“政治正确”,也给了女性,尤其是青少年更加正向的生活、成长环境。

    然而,表演“政治正确”当然不是女权主义者的目标,将支持女权、促进性别平等上升到“政治正确”只是争取舆论的第一步,必须要有切实的措施,实行对歧视性制度的变革,才能让女性真正从中受益,性别平等也才可能真正实现。

    正如新媒体女性指出的,根据科学探究平台Wise的调查,工程领域只有13%的从业者为女性,全球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全职教授职位中,84%都是男性把持。如果英国皇家学会和伦敦大学发表完“政治正确”的声明后,没有任何实质性举措,也不真正反思自身制度上对女性科学家的歧视或支持缺乏,那他们和亨特划清界线就只是逢场作戏,成为亨特实质上的帮凶,毕竟个人言论伤害大家的感情,污染舆论空间,而制度性歧视却限制女性发展,剥夺了本属于她们的公平和机会。

    几年前曾有一批中国的女权行动者剃光头呼吁教育部取消歧视性的高考分数线,但据某妇女权益机构的监测,中国仍有许多高校存在男女高考分数线录取差异。教授们的雷人言论像是空气中弥漫散布的病菌,这种不声不响且顽固的制度歧视,才是埋在地下的地雷。详细>

女科学家回击“女性进实验室给男人添麻烦”论

你的观点

对“诺奖得主要女人远离实验室”,你怎么看?

 
诺奖得主要女人远离实验室

我对“诺奖得主要女人远离实验室”的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