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93
有微博,随之有了大V和大V级公知。奇怪的是,那些仗义执言,为弱者振臂高呼的男公知,却把性别歧视的言论当口香糖,随时嚼随地吐,污染网络。@肉唐僧 骂女人的肉菜词汇多到可以塞满他家的冰箱,@胡锡进 说女人太优秀太多要平衡职场性别,某律师则词不达意地贬义雌性特质……水火不容的左与右、激进与保守、革命与改良,在性别歧视上却意气相投,到底是为什么?
网络上发生的“激辩”其实是各说各话,什么是歧视性语言都没有共识,公知们言之凿凿说尊重女性,绝无歧视之意。歧视性言论的背后有文化背书,有养成习得,有家长逻辑(真心为你好),有担心失序的焦虑,有人格分裂,还有未经反思的语言本身。
公知还另有一套附庸风雅的词汇,试看中国最优秀的诗词都随处散落着才子对女人的玩赏和凝视,被视为至高文学境界的词句用眉黛、胭脂、红唇、倦眼这碎片化的身体意象来点缀。详细>
公知们可以站在农民、小贩的立场呼吁,但他们无法理解女人。他们需要女人这他者之镜,从中照出那微末的血性、优越和高贵。他们实在无法理解女人的独立内在。他们成长中影响最深的母亲,他们歌颂的伟大母亲,却是他绝对不愿意成为的“卑贱者”,她被定格在孕育、牺牲、琐碎和伟大的位置。成长于男女有别的社会,意味着两性深深的隔阂,优越的男人真心无法理解,女性在这歧视的文化里如何被窒息、被激怒、被伤害。
男公知无法站在女人的立场,他们对千古累积的、充满性别歧视的语言文化也就缺乏同情之了解。没有反思,信手拈来的都是让别人不适让自己尴尬的言辞。讲民主自由人权的公知们觉得:没有比损女人更爽的了,因为农民都不能损了,春晚那专损农民的小品演不下去了。详细>
被逼急了的公知,就打出言论自由的大A。
没错,言论自由是普世价值。不过,言论最自由的国家也禁止憎恨言论,也禁止掌有职权的人发表歧视性言论。这就是为什么哈佛前校长会因为说了“女人在科技领域的贡献不如男人”的话而黯然下台。
在中国,法律连“性别歧视的行为”都还没有识别,更别说惩处。公立学校可以规定早操时间让男生学武术女生学舞蹈;高等学校可以在提前批规定男女比例;企业可以公然只招男生。此情此景,法律无法用来抵抗歧视言论,那么,以论辩来抗议就成为重要的方式。姐妹们,言论自由最大限度地保护你的激烈言论。详细>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中国古今读书人的理想境界。不过,时代变了,醒来的“红袖”说:我要读书。让我们轮流添香。我不喜欢焚香喜欢烈酒。请你不要再以红袖比喻我,一截衣袖半个樱桃蛮尴尬的,我是人。请不要照顾我说读书辛苦,添香很优雅很幸福。好大叔我见过多了,我要走自己的路。那些喊我巫婆妓女老处女老姑婆剩女丑女的话都吓不死我,辛苦点怕什么。
就这几句,恐怕男人一本正经地也不想听,听不懂。详细>
男人们,就别拿恐吓当“忠告”啦……
少拿猥琐歧视当幽默创意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