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女性传媒大奖
2013女性传媒大奖

女性传媒大奖于2010年诞生,由联合国妇女署与网易女人频道共同主办,旨在见证中国女性自身能力、女性整体形象在大众传媒行业的进步。今年,女性传媒大奖以“不一样的女人”为主题,将对2014年大众传媒领域内的杰出女性给予表彰,突出她们的成长与收获。

月度人物

胡舒立

在中国做记者很幸运

9月女性大事记

9月1日,据国外网站外国新闻网站《Buzzfeed》报道,好莱坞大批女明星裸照日前于照片交流区“4chan”曝光,其后在网上疯传。
9月6日,第六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9月6日,美国爱荷华州两位九旬妇人在达文波特结婚,至今两人已相恋72年。
“联合国妇女亲善大使”艾玛•沃特森参加联合国性别平等活动HeForShe发声:“呼吁女权,但两性非对立,男性亦没享受平等。

个人综述

胡舒立:
始终坚持新闻理想

在中国做记者是幸运的,也是大有可为的。

北京时间8月31日下午,2014年拉蒙·麦格赛赛奖颁奖典礼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作为2014年度获奖者之一,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麦格赛赛奖评委会主席胡安·桑托斯现场宣读了授奖词,并提出评委会将此奖授予胡舒立,因其“对于新闻真相的不懈追求,对于政府和商业透明度、诚信度提升的无畏推动,对于更具独立精神、更专业的新闻报道的着力倡导。”

艾玛沃特森 艾玛沃特森 艾玛沃特森 艾玛沃特森

新闻人生

既然做新闻这一行,就只能把它做好,反正我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中国财经新闻”女教父”

胡舒立,女,1953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2009年11月辞去《财经》杂志主编,就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担任院长。胡舒立女士现任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与传媒有天生的渊源

胡舒立的大外公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中国新闻出版界的开拓者;外公胡仲持也是新闻出版的老前辈,母亲是《工人日报》编辑,世家背景下胡舒立高考首选志愿却是北大中文系,当糊里糊涂被人大新闻系录取时,她还非常失望,跑去找大外公胡愈之说不想学新闻,胡愈之笑着答道: “这个专业很好啊,你应该去学。现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新闻将会再次重要起来,等着看吧。”(资料来源:时代周报)

因揭黑被“外派”

1982年,胡舒立毕业进入《工人日报》国内部担任记者。第一篇有影响力的报道是在1985年,关于河北省华北油田的揭露性报道。也因为这一系列“揭黑”报道,胡舒立被外派厦门做驻站记者。

外派成了机会

被“外派”到厦门后,她不仅面见了政府部门每一个人,包括和市长打桥牌,还顺便去厦大学习了英语;跑金融时为了接近吴敬琏,她开着吉普车送他去机场,坚持许久终于打动了吴敬琏。

金融人脉的高效积累

1992年,胡舒立从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她“决定采访中国所有的顶级金融家”,包括一批在西方经济制度下接受训练后回国推动证券市场的中国人,如高西庆、周小川、王岐山,以及王波明。

开媒体风气之先河

1998年,《财经》创刊,王波明找来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财经记者胡舒立任主编。胡舒立提出了一个今天看来也是超前的要求—每年近两百万元的记者工资以确保记者诚实,全权负责所有内容,采编独立不受广告经营影响。王波明全部答应。

她的观点

财经新闻“女教父”:要保证媒体的批评权与公众的知情权

雷厉风行的工作狂人

胡舒立少女时代曾在山西农村插过队,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使这位既是农民又是战士的少女过早地开始独立,在她身上丝毫没有传统知识分子常有的迂腐和清高,有的是“社会平等意识”和对社会生活底蕴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财经》特约作者、资深媒体人钱钢描述胡舒立在工作时的节奏“就像一阵风般突然和迅速”,“行事像阵风,说话像阵风,英文相当流利,非常干练,对新事物接收快,是个工作狂人。”


坚持独立坚持原则

在《财经》时期,《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等揭黑报道让胡舒立承受了很多压力,但她依旧在最大限度的争取报道的权力。她说:“媒体的批评权与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公开性的保证,其重要地位必然地优于市场上某一利益集团自赋或他赋的“历史使命”。

《财经》创办的11年里作出一系列推动改革、引发社会公义的重磅报道,胡舒立在2005年对《纽约时报》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得:“我知道如何把握报道的界限,我接近界限,甚至推动它,但我绝不会跨越它。”


坚持新闻的专业主义

《财经》的成功,被认为主要得益于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和拥有深厚的政府关系,而到了2009年,这种新闻专业主义不断的遇到各种挑战。连续有稿件被“枪毙”,联办渐渐开始干涉采编业务,这些都让《财经》的采编团队逐渐失去信心。

南方周末的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到:“胡舒立当时对编辑部同仁承诺,“给他们(联办)3个月时间,我们看一看。”终于,2009年11月9日,胡舒立正式提交了辞呈,联办随后批准了她的辞职。



创立理想的传媒平台

2009年底,财新传媒成立,胡舒立任总编辑。旗下包括财新网、《新世纪》周刊等产品,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继续做中国最专业的财经媒体,被人评价为”中国杰出新闻报道的典范”。

胡舒立对自由思想、批判精神和专业素养的坚持,对新闻真相的不屑探索,让她获得无数荣誉,在今年拉蒙·麦格赛赛奖的颁奖典礼上,她说:“在中国做记者是幸运的,因为新闻素材取之不尽;在中国做记者也是大有可为的。”



图片故事

非男性专属 !女性也能做好财经新闻

 

成长之路

最优秀的财经记者是如何炼成的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胡舒立的第一志愿是北大中文系,却阴差阳错进入了文革后人大的第一届新闻系。

1987年胡舒立第一次去美国进修

胡 舒立受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World Press Institute)邀请,赴美国进行了近半年的旅行采访。1991年胡舒立根据这段经历出版了《美国报业见闻》,1992年新一波报刊变革时成了许多新闻人宝贵的教科书

第二次出国学习

1994年拿到斯坦福大学新闻系奈特奖学金出国学习。1995年回国后,她在《中华工商时报》开辟“金融家采访记”专栏,专访国内外的一流金融家,每篇文章都有近万字。

1998年加入《财经》

1998年初,她已经是国内当之无愧的一流财经记者,加盟联办创办了《财经》。

2009年创办财新传媒

2009年底,财新传媒成立,胡舒立出任总编辑,并进入中山大学任教。

后记:在中国的新闻界,真正把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人,真正在做新闻的人,胡舒立都绝对堪称典范。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也曾经把她作为自己的偶像,也经常被她的言论和文章深深折服,更一直崇拜着她对自己新闻理想的践行。胡舒立曾说过:“我是一个有梦的人”,也许就是这个梦,让她成为中国新闻人的一支标杆,一面旗帜。

 
 
往期精彩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